|
萍 / 作者:徐夤 |
為實隨流瑞色新,泛風縈草護游鱗。
密行碧水澄涵月,澀滯輕橈去采蘋.比物何名腰下劍,無根堪并鏡中身。
平湖春渚知何限,撥破閑投獨繭綸。
|
|
萍解釋: 《萍》是唐代徐夤的一首詩詞。詞意上,以佳景描寫了萍水相逢的悲涼和無奈之情。這首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萍》
為實隨流瑞色新,
泛風縈草護游鱗。
密行碧水澄涵月,
澀滯輕橈去采蘋。
比物何名腰下劍,
無根堪并鏡中身。
平湖春渚知何限,
撥破閑投獨繭綸。
譯文:
隨著水流,我隨意漂泊,
泛舟在微風蕩漾的波浪中。
水清澈見底,還能反映月亮,
乘船采摘著細嫩的蘋菇。
我不是一把虛無的劍,
卻無法有根植于池塘中。
平靜的湖面和春天的浜岸,
不知有沒有邊界限制。
我只能努力撥開束縛,
單獨投身于蠶繭之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水草、舟行為對象,意在表達詩人的孤獨和無奈之情。詩人借助描繪水上風景,表達了他的無根無蹤和無法掌控的心境。
詩的開頭,“為實隨流瑞色新”,表達了詩人隨波逐流的心態,隨著水流的變化而改變,追求新的變化和體驗。下文“密行碧水澄涵月,澀滯輕橈去采蘋”,描繪了詩人乘船在清澈的水中行駛,凝望著月亮反映在水面上,喻意詩人在美景中尋求心靈的與眾不同。
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句中,“比物何名腰下劍,無根堪并鏡中身”,詩人認識到自己雖然有些才華,卻無法像劍一樣有殺伐力,也無法像鏡子一樣有辨別能力,這里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身的一種無奈和自我反省。
最后兩句“平湖春渚知何限,撥破閑投獨繭綸”,詩人描繪了平靜的湖面和春天浜岸,暗示著平心靜氣、寧靜的狀態。而“撥破閑投獨繭綸”則是詩人的愿望,表示詩人愿意撕破一切束縛,將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感受投射到自己以外的領域。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水草、舟行,表達了詩人萍水相逢的悲涼和無奈之情。同時也傳達了詩人對自我悟性和自由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