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書筵中詠紅手帕 / 作者:徐夤 |
鶴綾三尺曉霞濃,送與東家二八容。
羅帶繡裙輕好系,藕絲紅縷細初縫。
別來拭淚遮桃臉,行去包香墜粉胸。
無事把將纏皓腕,為君池上折芙蓉。
|
|
尚書筵中詠紅手帕解釋: 《尚書筵中詠紅手帕》是唐代徐夤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我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鶴綾三尺曉霞濃,
送與東家二八容。
羅帶繡裙輕好系,
藕絲紅縷細初縫。
別來拭淚遮桃臉,
行去包香墜粉胸。
無事把將纏皓腕,
為君池上折芙蓉。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在尚書(皇帝)的宴會上,一位女子繡了一方紅手帕并贈與東家的二十八歲的女子。手帕上面使用的是鶴綾這種名貴的絲織品,并且使用了顯眼的紅色。女子用羅帶輕輕地綁著這方繡裙,裙上繡的是精致的藕絲和紅線。女子在分別時用手帕輕輕擦拭淚水,遮住了她悲傷的臉龐。女子離開后,她把手帕纏在她白皙的手腕上,為她愛的人在池塘邊折了一朵芙蓉。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女子送給另一個女子一方紅色的鶴綾手帕,展現了唐代女性的細膩和情感。手帕象征著友誼和情感的紐帶,通過贈予手帕,女子表達了她對接受者的重視和祝福。詩中的描寫細膩而唯美,運用了細膩的意象和形容詞,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女子們的細心和美麗。
詩中折芙蓉的場景也給予了讀者一種浪漫的美感。芙蓉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高雅和純潔的象征,女子為了她愛的人折芙蓉,表達了她深深的情感和對愛情的承諾。
總體而言,這首詩展現了唐代女性的情感和細致的一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浪漫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愛情的思考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