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 / 作者:徐夤 |
害物傷生性豈馴,且宜籠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卻笑鸞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爾識,鳴鳩脰短罰君身。
豪門不讀詩書者,走馬平原放玩頻。
|
|
鷹解釋: 《鷹》是徐夤所作的一首唐代詩詞。這首詩詞以寫鷹為主題,表達了鷹的兇猛和狡猾,以及對于不讀詩書的人的嘲諷和批評。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害物傷生性豈馴,
且宜籠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
卻笑鸞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爾識,
鳴鳩脰短罰君身。
豪門不讀詩書者,
走馬平原放玩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鷹的特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和情感。作者認為鷹的本性兇猛而狡猾,無法被馴服。因此,作者建議將鷹放在籠子里等待真正了解它的人。同時,詩中寫到鷹捕食燕雀并享用鮮血,卻對鸞皇(象征君主)啄食翠筠植物表示出嘲諷。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兔子的聰明和藏身之處,暗示行家才能熟悉鷹與兔子以及鳴鳩的天性,從而保護自身免遭危險。最后,作者嘲諷那些豪門出身但不讀詩書的人,認為他們像是在平原上騎馬放縱,頻繁地嬉戲。
整首詩詞通過對鷹的描繪以及對人性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于豪門貴族不懂讀書學習的批評和對于詩書學問的贊美。同時,這首詩詞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一些問題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