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 / 作者:趙彥昭 |
夙駕移天蹕,憑軒覽漢都。
寒煙收紫禁,春色繞黃圖。
舊史遺陳跡,前王失霸符。
山河寸土盡,宮觀尺椽無。
崇高惟在德,壯麗豈為謨。
茨室留皇鑒,熏歌盛有虞。
|
|
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解釋: 《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是唐代趙彥昭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登臨未央宮時所感受到的壯麗景色和深思熟慮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夙駕移天蹕,憑軒覽漢都。
早晨,駕著車子,遷移到天上,憑借軒窗觀賞大唐帝國的都城。
寒煙收紫禁,春色繞黃圖。
寒氣中的煙霧籠罩著紫禁城,春天的景色環繞著黃色的宮殿。
舊史遺陳跡,前王失霸符。
古老的歷史留下了宮殿的痕跡,以前的帝王失去了統治的力量。
山河寸土盡,宮觀尺椽無。
大地上的山河無一寸不被帝國占據,宮觀里的每一根梁柱都無一不是巨大的。
崇高惟在德,壯麗豈為謨。
崇高的事情只有通過德行實現,壯麗的景象不會是虛幻的。
茨室留皇鑒,熏歌盛有虞。
即便是簡陋的茅舍也能留下帝王的智慧,美妙的歌聲能流傳千古。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安城的謳歌和思考。他以太宗駕臨未央宮的場景為切入點,描述了美麗壯觀的長安城景色。從紫禁城到黃色的宮殿,都給人一種壯麗的感覺。然而,詩中也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統治者的思考。古老的歷史和帝王的統治雖然已經過去,但留下的痕跡仍然存在。作者通過描寫山河和宮殿的廣袤和壯麗,暗示了帝國的富強和統一。然而,他也提到了崇高和壯麗并非只有形式上的,更為重要的是德行和智慧。茨室和熏歌的形象象征著簡陋和美好,暗示著真正的崇高和壯麗是建立在內在品質上。整首詩以對長安城的贊頌和批判相結合的形式,表達了對帝國興衰和統治者賢愚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