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 / 作者:蘇味道 |
雕輿藻衛擁千官,仙洞靈溪訪九丹。
隱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
重崖對聳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
天洛宸襟有馀興,裴回周矖駐歸鑾。
第六十六卷
|
|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解釋: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蘇味道。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雕輿藻衛擁千官,
仙洞靈溪訪九丹。
隱曖源花迷近路,
參差嶺竹掃危壇。
重崖對聳霞文駁,
瀑水交飛雨氣寒。
天洛宸襟有馀興,
裴回周矖駐歸鑾。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嵩山上舉行宴會的場景。雕飾華麗的車輦護衛著千余官員,他們紛紛來到嵩山的仙洞和靈溪,尋訪神奇的九丹仙草。仙洞和靈溪隱藏在蔥蘢的花叢中,使人迷失在迷宮般的小徑上。嵩山的山嶺參差不齊,竹林在危峰上掃過,給人一種崇山峻嶺的感覺。峭壁上的巖石與霞光相映成趣,瀑布的水流與飛濺的雨水使空氣變得寒冷。宴會上的氣氛充滿了天子的豪情壯志,裴回和周矖這兩位官員駐足欣賞,歸鑾指的是天子的御轎。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嵩山上的宴會場景,展現了唐代宴會的盛況和嵩山的壯麗景色。詩中使用了大量的描寫,以生動的形象勾勒出了嵩山的山岳奇觀和自然景觀。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天子的豪情壯志和官員們的歡聚之情。詩中的描寫充滿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整首詩詞以嵩山為背景,融合了山水之美和宴會的熱鬧氣氛,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壯志和對自然景觀的熱愛。
總之,這首詩詞以其華麗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對嵩山景色和宴會氛圍的獨特感受,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