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第有懷 / 作者:章碣 |
故鄉朝夕有人還,欲作家書下筆難。
滅燭何曾妨夜坐,傾壺不獨為春寒。
遷來鶯語雖堪聽,落了楊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輪長在桂珊珊。
|
|
下第有懷解釋: 《下第有懷》是唐代詩人章碣所作。下第指的是科舉考試中落第的情況。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家書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故鄉朝夕有人還,
欲作家書下筆難。
滅燭何曾妨夜坐,
傾壺不獨為春寒。
遷來鶯語雖堪聽,
落了楊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
月輪長在桂珊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落第的士子在遠離故鄉的他鄉,思念故里和家書的情景。作者在外地度日如年,一天天地盼望著故鄉有人歸來,但寫家書卻找不到適當的言辭。他默坐在夜晚,熄滅蠟燭也不能打擾他思考。他倒酒并非只為寒冷的春天,也是為了害怕聽到來自故鄉的鶯鳥的歌聲和看到落滿楊花的景象,這些都會使他思鄉更加加深。他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公平的評判,就像明亮的月亮總是在桂樹下升起一樣。整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表達了對科舉考試失利和現實不公的憤慨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