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第送潘圖歸宜春 / 作者:盧肇 |
三載皇都恨食貧,北溟今日化窮鱗。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猶悲送故人。
對酒共驚千里別,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歸為說龍門寺,雷雨初生電繞身。
|
|
及第送潘圖歸宜春解釋: 《及第送潘圖歸宜春》是唐代詩人盧肇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對友人潘圖的送別之情。
詩中首先提到了在皇都(指長安)生活三年,但卻非常思念貧困的家鄉。接著,詩人說北山的小魚在今天得以蛻變成為大魚,表示友人潘圖取得了功名,從而改變了貧窮的命運。詩人之所以感慨,可能是因為自己與潘圖一同貧困度過了許多時光。
詩人接著表達了對潘圖的喜悅之情,稱他為“知己”,表示雙方語言思想相通,互相欣賞。然而,也難掩送別之傷感,詩人說即使在白社,也依然為送別故人而感到悲傷。
下一段,詩人用對酒共驚的方式表達了千里別離的情感,同時看到花開,也讓他感受到了一絲的春天。最后,詩人說潘圖要去“龍門寺”(可能是指地名,或者指修煉之地),表示友人潘圖有著更高的追求和目標。詩人用雷雨初生,電繞身的形象來形容潘圖的離去,可能是為了彰顯潘圖離去的威嚴和風采。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潘圖的深切思念和別離之情。詩人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送別的感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比喻進行了抒發,使詩歌的形象更加鮮活生動。詩詞的情感真摯,寄托了友人的美好愿景,同時也暗示了自己對更好未來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