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父 / 作者:李珣 |
水接衡門十里馀,信船歸去臥看書。
輕爵祿,慕玄虛,莫道漁人只為魚。
避世垂綸不記年,官高爭得似君閑。
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
棹警鷗飛水濺袍,影隨潭面柳垂絳。
終日醉,絕塵勞,曾見錢塘八月濤。
|
|
漁父解釋: 《漁父》是唐代李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漁父為主題,表達了漁父返家休閑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的熱愛。
詩詞中的第一句“水接衡門十里馀”,意為水面與宮門相連,距離十里以上。表達了作者居住在宮殿附近,擁有美麗的環(huán)境。信船歸去臥看書,描述了漁父在船上看書的畫面,展現(xiàn)了漁父寧靜、閑適的生活態(tài)度。
接下來的幾句“輕爵祿,慕玄虛,莫道漁人只為魚”,表達了漁父對名利的淡漠態(tài)度和對道家思想的向往。漁父并不追求權勢和富貴,不要以為漁父只是為了捕魚而活。他追求的是內心的寧靜和宇宙之道。
“避世垂綸不記年”表達了漁父避世隱居的意思,縱然歲月如梭,他仍然專注于釣魚,忘卻了時間的流逝。與官員相比,漁父更能享受閑適自在的生活。
“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形象地描繪了漁父飲酒、賞景的情景。他歡笑指著自家的柴門,期待月亮的升起。這表達了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和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最后兩句“棹警鷗飛水濺袍,影隨潭面柳垂絳”描繪了漁父劃船捕魚時,白色的鷗鳥飛過水面,濺濕了漁父的衣袍。柳樹的倒影被水波所擾,極具詩意的景象,也透露出漁父質樸生活的細節(jié)。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對名利的淡漠態(tài)度。漁父以一種自由、寧靜和閑適的方式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這首詩通過描繪漁父的日常生活,以及對自然景觀的贊美,表達了追求內心平靜與自由的情感。同時,也倡導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和追求內心真實需求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