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養 / 作者:劉叉 |
損神終日談虛空,不必歸命于胎中。
我神不西亦不東,煙收云散何濛濛。
嘗令體如微微風,綿綿不斷道自沖。
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
只知一切望一切,不覺一日損一日。
勸君修真復識真,世上道人多忤人,披圖醮錄益亂神。
此法那能堅此身,心田自有靈地珍。
惜哉自有不自親,明真汩沒隨埃塵。
|
|
修養解釋: 《修養》是一首唐代劉叉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損神終日談虛空,
不必歸命于胎中。
我神不西亦不東,
煙收云散何濛濛。
嘗令體如微微風,
綿綿不斷道自沖。
世人逢一不逢一,
一回存想一回出。
只知一切望一切,
不覺一日損一日。
勸君修真復識真,
世上道人多忤人,
披圖醮錄益亂神。
此法那能堅此身,
心田自有靈地珍。
惜哉自有不自親,
明真汩沒隨埃塵。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修養的思考和呼吁。作者認為人們應該減少對物質世界的追求,而專注于修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他指出,我們的精神不應該被外界的東西左右,如同煙霧散去一般,應該保持獨立和自由。作者通過修煉,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純凈,使自己的心靈如微風一般輕盈,綿綿不斷地追尋真理。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很少能夠真正領悟到真理的存在,只有偶爾有一瞬間的領悟,然后又迅速消失。他勸告人們應該修煉自己,認識真理的存在。他還批評了那些追求名利、違背真理的偽道人,認為他們的行為會擾亂人們的精神世界。最后,作者表達了對自己內心的珍視,指出真理的光芒始終存在于內心深處,只可惜人們常常無法與自己的內心真實相親近,而是被塵世的瑣事所淹沒。
賞析:
《修養》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修養和精神追求的思考。作者通過對人們對物質世界的過度追求的批判,呼吁人們轉向內心的修煉和真理的探索。他運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如將自己的精神形容為微風,把真理比作光芒等,使詩詞富有意境和哲理性。同時,他對偽道人的指責,展示了他對真理和道德的堅守,并強調了內心的珍貴和重要性。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呼吁人們追求修養,認識真理,并提醒人們保持內心的獨立和清明,不被塵世的干擾所動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