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蟬 / 作者:李百藥 |
清心自飲露,哀響乍吟風。
未上華冠側,先驚翳葉中。
|
|
詠蟬解釋: 詩詞:《詠蟬》
清心自飲露,
哀響乍吟風。
未上華冠側,
先驚翳葉中。
中文意譯:
蟬兒心境寧靜,自飲清晨的露珠,
它們悲傷的鳴聲倏然響起,如同吟唱著微風。
它們還未登上樹枝的華冠,卻先以鳴聲驚擾著隱在草葉間的隱藏者。
詩意:
這首詩以描寫蟬蟲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蟬兒獨特生命之聲的贊美和敬意。通過清澈的心境自我滋養,蟬蟲吟唱的聲響引發了人們對于大自然的思考。他們的鳴叫聲仿佛在催促人們注意到樹葉之間隱藏的蟬蟲,傳達了一種突破現實假象的力量。
賞析:
這首詩以極簡的語言刻畫了蟬兒的聲音和它們與自然的交融。蟬蟲作為夏季的代表性昆蟲,其高亢的鳴叫聲成為了季節的象征。詩人運用了“清心自飲露”和“哀響乍吟風”這兩個圖景來描繪蟬蟲的形態和聲音。他們在自然界中表達著獨特的存在,并通過他們的聲音喚醒人們對于大自然的關注。
詩中還有“未上華冠側,先驚翳葉中”的句子,意味著蟬兒在發出聲音之前并沒有登上樹枝的高處,卻千方百計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個畫面揭示了蟬蟲作為一個隱藏者的特質,它們雖然身處茂密的翳葉之中,但卻能以清晰響亮的聲音傳達自己的存在。這表達了詩人對于蟬蟲堅韌不拔、勇敢自信的贊賞之情。
總的來說,李百藥的《詠蟬》以簡潔、獨特的表達方式,塑造了蟬兒的形象和聲音,同時它們對于大自然的催促和引發人們關于自然的思考。在這首詩里,蟬蟲成為了一種勇敢敢于發聲的象征,也喚醒了人們對于我們所處的環境和自然的重要性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