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歌行 / 作者:邵謁 |
龜為秉靈亡,魚為弄珠死。
心中自有賊,莫怨任公子。
屈原若不賢,焉得沉湘水。
|
|
放歌行解釋: 《放歌行》是唐代邵謁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龜充當秉靈失去,魚徒弄珠暴亡。心中自有敵人作祟,不要怪罪于公子。屈原若不賢良,何以沉沒于湘水?
詩詞表達了失去和被背叛的痛苦心情,以及對于命運的無奈和抱怨。詩人通過以動物形象來隱喻自身的悲慘遭遇,將自己比作一只失去了秉靈之龜,以及一條徒勞地玩弄著珍珠卻遭到死亡的魚。詩人同時暗指自己的內心中存在著不可告人的敵人,這種內心的煎熬使得他與自己的身份和命運作斗爭。然而,詩人在最后兩句話中提到,如果屈原沒有賢良的品德,就不會沉沒于湘水之中,暗示了自己也有著某種原因導致了現在的境況。
整體上,《放歌行》通過短小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不滿,通過動物的形象隱喻詩人自己的遭遇,表達了對于命運的無奈和對于自身的疑問。這首詩詞情感深沉,意境唯美,給讀者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