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樗 / 作者:蘇軾 |
自昔為神樹,空聞蜩鵙鳴。
社公煩見輟,為爾致羊羹。
|
|
樗解釋:
《樗》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
自昔為神樹,
空聞蜩鵙鳴。
社公煩見輟,
為爾致羊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古老的樗樹(也稱為楮樹)的形象。蘇軾把樗樹比作神樹,表達了他對樗樹的敬仰之情。雖然他聽到了蜩和鵙(一種鳥類)的叫聲,但并沒有看到它們,只空有聲音。詩中還提到社公煩惱地停下了工作,專心為樗樹制作羊羹。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樗樹的形象,突出了蘇軾對樗樹的景仰之情。他將樗樹比作神樹,賦予了它一種神圣的意義。通過描述只能聽到蜩和鵙的聲音而無法看見它們,蘇軾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不可捉摸的感嘆。社公停下工作,為樗樹制作羊羹,顯示了作者對樗樹的崇敬之情和對樗樹所象征的自然的回應(yīng)。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新。蘇軾以樸素的詞句描繪了樗樹的形象,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通過社公為樗樹制作羊羹的描寫,體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回應(yīng)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整首詩以淡雅的筆觸表達了蘇軾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體悟,給人以靜謐、超脫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