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答開祖 / 作者:蘇軾 |
淚滴秋風不為麟,虛名何用實之賓。
烝豚未害為純孝,貍首何妨助故人。
好喚游湖緣路便,難邀入社為詩頻。
知君頗有東山興,喝石巖前自過春。
|
|
次韻答開祖解釋:
《次韻答開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淚滴秋風不為麟,
虛名何用實之賓。
烝豚未害為純孝,
貍首何妨助故人。
好喚游湖緣路便,
難邀入社為詩頻。
知君頗有東山興,
喝石巖前自過春。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淚滴秋風不成為神獸麟,
虛名又有何用于實際的朋友。
未曾殺害烝豚,顯示純孝,
即便是貍首,也能助于故人。
喜歡叫喚游湖,就沿著路前往,
難以邀請進入文社,因為作詩頻繁。
知道你頗有東山的興致,
在喝酒的石巖前度過自己的春天。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蘇軾對虛名和實際行動的思考,以及對友情和人情的理解。詩中以麟和貍首作為象征,用來比喻虛名和實際行動。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很珍貴而神圣,而貍首則是一種普通的動物。作者認為虛名無實際價值,而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在實際行動中幫助和支持彼此。
詩中提到了烝豚,指的是古代的一種動物,象征著孝順。作者稱贊烝豚未曾殺害,顯示了孝道的純粹。通過這一比喻,作者表達了對孝道的重視和贊揚。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喜歡叫喚游湖的情景,表達了他對自然的喜愛和對自由自在的向往。然而,他卻難以被邀請進入文社,因為他過于頻繁地作詩。這反映了作者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社交之間的矛盾和困惑。
最后兩句描述了作者知道朋友有著東山的興致,而自己則在石巖前喝酒,過著自己的春天。這里的東山指的是東山詩派,是宋代文學流派之一,意味著作者理解朋友對文學的追求和熱情,并以此表達對朋友的贊賞和祝福。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虛名和實際行動、友情和人情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真實和純粹的追求,以及對孝道和自由的重視。同時,也展現(xiàn)了作者對朋友的理解和贊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