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緱山鶴 / 作者:張仲素 |
羽客驂仙鶴,將飛駐碧山。
映松殘雪在,度嶺片云還。
清唳因風遠,高姿對水閑。
笙歌憶天上,城郭嘆人間。
幾變霜毛潔,方殊藻質斑。
迢迢煙路逸,奮翮詎能攀。
|
|
緱山鶴解釋: 《緱山鶴》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張仲素。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緱山鶴》
羽客驂仙鶴,
將飛駐碧山。
映松殘雪在,
度嶺片云還。
清唳因風遠,
高姿對水閑。
笙歌憶天上,
城郭嘆人間。
幾變霜毛潔,
方殊藻質斑。
迢迢煙路逸,
奮翮詎能攀。
詩詞的中文譯文:
羽毛如客驂的仙鶴,
即將展翅飛向碧山。
倒映在松林中殘留的雪,
越過山嶺的片片云歸還。
清脆的叫聲因風而遠,
傲然的姿態對水悠閑。
笙歌喚起對天上的思念,
城郭唏噓人間的繁華。
幾度變換中霜毛依然潔白,
仍然與普通鶴的色斑不同。
遙遠的煙路縱橫延伸,
奮力飛翔的翅膀又怎能攀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鶴為主題,通過對鶴的形象描寫,抒發了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一只羽毛如同馬驂一樣的仙鶴即將在碧山上展翅高飛,充滿了自由和遠大的氣息。接下來的兩句寫出了景物的美麗,鶴倒映在松林中殘留的雪和山嶺上飄蕩的云彩,構成了一幅優美的自然畫面。
詩的后半部分轉向表達了情感和思考。鶴發出的清脆叫聲在風中遠去,高傲的姿態對著水面悠閑自得,喚起了作者對天上美好事物的思念。與此同時,作者又對城郭和人間的繁華感到嘆息,暗示人世間的喧囂與浮躁。
最后兩句通過鶴的形象比喻暗示了人生的境遇變幻莫測,鶴的霜白羽毛與普通鶴的斑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意味著個體的獨特與與眾不同。煙路迢迢,遙不可及,奮力飛翔的鶴翅膀又怎能攀援,表達了人們追求理想和遠大目標時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展現了鶴的形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遠大理想和追求的向往,同時也表露了對塵世之事的無奈和懷疑。作者以鶴作為意象,將自然與人生相結合,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思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