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古 / 作者:司馬扎 |
九折無停波,三光如轉燭。
玄珠人不識,徒愛燕趙玉。
祖龍已深惑,漢氏遠徇欲。
驪山與茂陵,相對秋草綠。
|
|
感古解釋: 《感古》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九折無停波,
三光如轉燭。
玄珠人不識,
徒愛燕趙玉。
祖龍已深惑,
漢氏遠徇欲。
驪山與茂陵,
相對秋草綠。
這首詩詞以古代中國的歷史和傳統為背景,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往事的追憶。
詩首兩句“九折無停波,三光如轉燭。”通過折射和燭光的隱喻,描繪了時光的流轉不息和歲月的消逝。九折表示長久的時光無法停止而持續流轉,三光則象征著太陽、月亮和星辰,比喻天地間的光明永恒閃爍如燭光。這兩句表達了時光的無情和人事易逝的觸動感。
接著,“玄珠人不識,徒愛燕趙玉。”這句意味深長,玄珠指的是古代神話中的寶珠,而燕趙玉則指的是珍貴的燕趙地區產的玉器。作者通過這句話表示人們對于神話傳說的寶貝玄珠缺乏了解,卻癡迷于追求名貴的地方特產,從而暗示人們追求虛浮的物質欲望,對于真正珍貴的東西卻缺乏認知。
接下來的兩句“祖龍已深惑,漢氏遠徇欲。”指的是古代帝王祖先的迷惑和后人官員追逐欲望的狀況。祖龍指的是中華民族的先祖,已被世俗的欲望所迷惑。而漢朝時的官員追逐欲望,忽略了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和擔當。
最后一句“驪山與茂陵,相對秋草綠。”描繪了兩個地方的對比景色。驪山是古代千里走單騎的發源地,而茂陵是漢文帝的陵墓所在地。這兩座地方象征著古代的榮譽和權力,但如今卻只剩下一片青草。這句話隱含著一種對過去榮光的遺憾,以及歲月流轉和物事更替的感慨。
整首詩詞通過對古代歷史和傳統的回憶和思考,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往事消逝的感慨。詩人借古為喻,揭示人們追求虛浮欲望的盲目和忽視真正珍貴事物的無知。詩意深遠,詩情雅致,反映了詩人批判現實和追求真實精神境界的態度,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