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江上一二友生 / 作者:譚用之 |
國風千載務重華,須逐浮云背若耶。
無地可歸堪種玉,有天教上且乘槎。
白綸巾卸蘇門月,紅錦衣裁御苑花。
他日成都卻回首,東山看取謝鯤家。
|
|
別江上一二友生解釋: 別江上一二友生
國風千載務重華,須逐浮云背若耶。
無地可歸堪種玉,有天教上且乘槎。
白綸巾卸蘇門月,紅錦衣裁御苑花。
他日成都卻回首,東山看取謝鯤家。
中文譯文:
與江邊的幾位好友告別
國家的風采千載依舊,我們必須順應浮云的背影。
此時無處可歸,真應該種下一顆美玉,但命運卻注定在天之道上航行。
白色綢巾脫卸下,象征著才華未展;紅錦衣袍縫制之處,沐浴皇家花園的春光。
將來,我將回首成都,仰望東山,尋找傳說中的謝鯤之家。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譚用之與江邊的一些朋友分別時的心情和遺憾。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和悠遠的意境,表達了對國家和時光的感慨,同時也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詩的第一句,"國風千載務重華",表達了對國家繁榮發展的希望和期盼。詩人認為,國風的流傳無論經歷多少年代的變遷,都應該保持其重要性和珍貴性。
第二句,“須逐浮云背若耶”,表達了詩人的遺憾和無奈之情。浮云象征著變幻無常的命運,而詩人不得不順應它們的背影,選擇離開。
第三句,“無地可歸堪種玉”,表達了詩人的才華無處施展的無奈之感,但也表明了他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即使此時無處可去,他仍然相信自己將會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如同種下一顆美玉。
第四句,“有天教上且乘槎”,暗示詩人選擇了在天之道上浪跡天涯,尋找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好的前程。
接下來的兩句,"白綸巾卸蘇門月,紅錦衣裁御苑花",以巧妙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才華未展的遺憾和對于皇家的向往。綸巾被卸下象征才華無處施展,紅錦衣袍裁制之處,則是沐浴皇家花園春光的意象。
最后兩句,“他日成都卻回首,東山看取謝鯤家”,蘊含著詩人對于回歸家園和尋找自己傳奇般前程的向往。成都代表著家園的歸屬,而東山則可能象征著傳說中的謝鯤之家,詩人即將啟程,期望在這兩個地方找到歸宿和發展的機會。
整首詩意境寬廣,用詞簡練,意蘊豐富。通過對國家、友情、命運以及自身未來的思考和表達,凸顯了詩人的情感和意志。詩中遣詞用句獨特雅致,流露出一種豪放不羈的詩人風范,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