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貽凈居寺新及第 / 作者:譚用之 |
秋池云下白蓮香,池上吟仙寄竹房。
閑頌國風文字古,靜消心火夢魂涼。
三春蓬島花無限,八月銀河路更長。
此境空門不曾有,從頭好語與醫王。
|
|
貽凈居寺新及第解釋: 詩詞:《貽凈居寺新及第》
秋池云下白蓮香,
池上吟仙寄竹房。
閑頌國風文字古,
靜消心火夢魂涼。
三春蓬島花無限,
八月銀河路更長。
此境空門不曾有,
從頭好語與醫王。
中文譯文:
秋天的池塘,云彩下飄香的白蓮,
池邊有位仙人吟詠寄給竹房。
閑時吟頌國風,贊美古代文字之美,
靜下心來,消除心頭的火,夢中得到平靜。
春天里,有無盡的花在蓬萊島綻放,
八月的銀河之路更加漫長。
這樣的境界,空門中從未有過,
重新開始,與醫王交流良言妙語。
詩意和賞析:
《貽凈居寺新及第》是唐代譚用之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的贊美與向往。
詩中以秋天的池塘為背景,描繪了云彩下飄香的白蓮,給人一種寧靜、美好的感覺。而池邊的仙人則吟詠著詩歌,寄托了他對竹房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來的幾句,作者閑時吟詠國風,贊美文字之美,靜下心來,消除心頭的火,使得心靈得到了涼爽和平靜。這表明作者追求一種寧靜的內心狀態,遠離俗世的煩惱,享受文字和詩歌給予的心靈愉悅。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春天蓬萊島上花的絢爛,以及八月銀河之路的漫長。這更加強調了自然界的壯麗和人們對無窮美好的向往。
最后兩句“此境空門不曾有,從頭好語與醫王”,則表達了作者對這種境界的珍視和向往。空門意指佛教寺院,作者希望能夠得到這樣的境界,與醫王共同交流良言和妙語。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和內心境界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對與智者的交流和共鳴的向往。詩歌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心靈境界的描繪,展示了唐代文人對精神追求和心靈自由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