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比干墓 / 作者:聶夷中 |
殷辛帝天下,厭為天下尊。
乾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
佞是福身本,忠作喪己源。
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為土,應作石木根。
余來過此鄉,下馬吊此墳。
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
|
|
過比干墓解釋: 《過比干墓》是唐代聶夷中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唐代時期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對時政和社會道德的思考和憂慮。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下屬于殷辛帝君,他卻厭倦了被人尊崇的生活。
綱紀已經破裂,賢愚之間沒有了區別。
奸佞卻成了身份的象征,而忠誠卻成了自毀的根源。
餓虎不會吃自己的子女,人卻無法理解親情。
陽光沒有照進地下,埋葬的魂魄因冤死而苦苦哀嚎。
腐爛的尸骨沒有化為土壤,卻成了石頭和木頭的源泉。
我來到這個地方,下馬祭拜這座墓。
靜靜地思量君臣之間的關系,卻無人敢談論正道。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不滿和憂慮。殷辛帝盡管統治天下,卻對這種權力厭倦,體現了他對權力的洞察。綱紀破裂,賢愚不分,反映了社會風氣的低下和道德淪喪。作者對奸佞得勢、忠誠無用的現實感到痛心和失望。他用餓虎不食子來比喻人與自己骨肉親情的疏離,反映了人性的冷漠和喪失。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冤屈。腐骨不為土,應作石木根,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價值觀的反思和對道德觀念的質疑。最后,作者通過祭拜比干墓,呼喚人們對君臣關系的思考和對道德的討論,顯示出他對社會的期望和希望。整首詩詞以質樸的語言、深邃的意境表現了作者對時政和社會現象的憂慮和思考,展示了對道德和倫理觀念的關注和呼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