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中覽鏡 / 作者:于武陵 |
何當開此鏡,即見發如絲。
白日急于水,一年能幾時。
每逢芳草處,長返故園遲。
所以多為客,蹉跎欲怨誰。
|
|
客中覽鏡解釋: 《客中覽鏡》是唐代詩人于武陵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客居異鄉的無奈和思鄉之情。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時能開啟這面鏡子,我就能看見自己的頭發如絲般潔白。白天像水一樣匆忙流逝,一年又能有幾個時光。每逢經過芳草地,我總是遲遲地回到故鄉。因此我常常成為客居他鄉的人,深感時光的虛度,不禁怨恨起來。
詩意:
《客中覽鏡》以描繪歲月的流轉和客居他鄉的無奈為主題。詩人在異鄉客居時,對于時間的流逝感到焦慮和迷茫。他期待著什么時候能夠回到故鄉,恢復過去熟悉的生活。詩人通過對鏡子的象征性描寫,表達了對自己蹉跎歲月的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痛惜。
賞析:
《客中覽鏡》雖然只有四句,但通過精練而有力的語言描寫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詩中的鏡子象征著詩人對自己身世的反思,他期待鏡子可以告訴他何時能回到故鄉。頭發如絲的描寫則是詩人對自己年紀的暗示,表現出時光的流逝和衰老的無奈。白日急于水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歲月匆忙流逝的情景。詩人經過芳草地時總是遲遲回到故鄉,這句描寫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留戀和思念。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經歷了很多的客居生活,對于時間的虛度深感遺憾和憤怒。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讓人讀來耐人尋味,激發了讀者對于故鄉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