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延之贈龜冠 / 作者:蘇軾 |
南海神龜三千歲,兆協朋從生慶喜。
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鉆七十二。
誰能用爾作小冠,岣嶁耳孫創其制。
君今此去寧復來,欲慰相思時整視。
|
|
葛延之贈龜冠解釋:
《葛延之贈龜冠》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海神龜三千歲,
兆協朋從生慶喜。
智能周物不周身,
未免人鉆七十二。
誰能用爾作小冠,
岣嶁耳孫創其制。
君今此去寧復來,
欲慰相思時整視。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贈送給名叫葛延的人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只南海神龜,它已經活了三千歲了。龜的朋友們都為它的長壽而慶祝。詩人贊嘆龜的智慧周知于物,但卻無法保護自己免受人類的侵害。人們總是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探究世間萬物的奧秘,有時候甚至過度鉆研,而龜卻能夠保持自身的智慧和安寧。
蘇軾進一步表達了對龜冠的贊美和祝福。他希望有人能夠用龜的甲殼制作出一頂小冠,以此來紀念這只神龜。岣嶁耳孫則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龜,它以其堅固的殼聞名。詩人希望這樣的冠冕能夠永遠留存,并且能夠慰藉思念之人。
賞析:
《葛延之贈龜冠》以蘇軾獨特的視角表達了對龜的贊美和關注,同時也借龜的形象探討了人類的行為和智慧。詩中的南海神龜象征著長壽和智慧,它的存在給人們帶來歡樂和慶賀。蘇軾通過描繪龜的智慧和安寧,暗示了人們在追求智慧和知識的過程中應該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守。
詩中的龜冠象征著對龜的紀念和敬意,也體現了人們對壽命和智慧的向往。蘇軾希望這樣的冠冕能夠永存,通過這種方式來延續龜的智慧和價值。
整首詩詞情感深沉,言辭簡潔,通過對龜的描繪,展示了蘇軾對人類行為和智慧的思考。他借助龜的形象,表達了對世間事物的思辨和對人類智慧的反思。這首詩詞在藝術上兼具形象描寫和寓意思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才華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