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晴 / 作者:王炎 |
云上山椒鳴竹雞,愁行客路踏青泥。
窮人也得天調護,乞與新晴可杖藜。
|
|
喜晴解釋: 《喜晴》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炎。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云上山椒鳴竹雞,
愁行客路踏青泥。
窮人也得天調護,
乞與新晴可杖藜。
中文譯文:
在云上,山椒鳴叫像竹雞一樣,
愁苦的行人踏著青泥走在路上。
即使是窮人也能得到天地的庇佑,
乞求著能賞到新晴,用來支撐著藜杖。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天氣的喜悅和對苦難人民的同情。云上的山椒鳴叫,仿佛是在慶祝晴朗的天氣;而愁苦的行人卻只能踏著泥濘的青土前行。然而,即使是窮人也能得到天地的呵護,乞求著能夠享受到新晴的美好,用來支撐著他們的藜杖。這種對自然和人的關懷與溫暖展示了作者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同情之情。
賞析:
《喜晴》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美好天氣的喜悅和對貧苦人民的關懷之情。通過對山椒鳴叫、行人踏泥等形象的描繪,詩中傳遞出一種對自然和社會的和諧共生的愿景。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對比,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同情之情。詩中的"天調護"暗示了即使在困苦中,人們仍能得到天地的庇佑,這種乞求新晴的愿望也象征著對更好生活的渴望。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筆觸表達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引發讀者對社會公平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