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 / 作者:王炎 |
小憑筍輿行稻田,麥芒桑蕾春無邊。
勒回風物未全好,小雨班班天護寒。
入門烏鵲枝頭語,鴻雁好音慈母喜。
車馬不來門巷窮,桃花自作深深紅。
世間尤事易冰冷,春來無處無東風。
|
|
春日解釋: 《春日》是宋代詩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抒發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生活的思考。
譯文:
春天的早晨,我乘著小車穿過稻田,看到麥田上的芒草和桑樹上的嫩芽,春天的景象無邊無際。但是,春天還沒有完全展現出它的美好,微風吹來,景物還沒有完全復蘇,小雨不停地降落,天空寒冷而陰沉。
我走進門戶,看到烏鵲棲息在樹枝上,它們在悅耳的鳴叫,鴻雁也發出悅耳的叫聲,仿佛是慈母的歡喜之音。然而,車馬并沒有來到門前,巷子顯得荒涼貧窮,只有桃花自己開放,綻放出深紅的花朵。
在這個世界上,尤其是在人情冷漠的時候,冰冷的事物易于發生。而春天來臨后,卻找不到一絲溫暖的東風。
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為背景,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生活的思考。
詩人乘著小車穿過稻田,眼前是一片綠色的景象,麥芒和桑蕾預示著春天的到來。然而,詩中表達的是春天初至時的景象,微風、小雨仍然帶有寒冷,景物還未完全復蘇,這種描繪給人一種靜謐而凄涼的感覺。
詩人進門后,烏鵲棲息在枝頭上,鴻雁發出悅耳的叫聲,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然而,車馬不來,巷子貧窮荒涼,只有桃花自己開放,象征著孤寂和堅強。這些景象與前半部分的描述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人與自然的冷漠和世俗的冷淡。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指出世間尤事易冰冷,意味著人情冷漠。春天來了,卻找不到一絲溫暖的東風,暗示了詩人對人與人之間缺乏溫情的遺憾和無奈。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對比,表達了對春天和生活的期待,同時也反映了對社會冷漠現象的思考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