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何元清韻九絕 / 作者:王炎 |
絲竹無緣在后堂,肉羞不辨出東房。
金徽彈罷惟清坐,共挹熏爐一穗香。
|
|
和何元清韻九絕解釋: 《和何元清韻九絕》是宋代詩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絲竹無緣在后堂,
肉羞不辨出東房。
金徽彈罷惟清坐,
共挹熏爐一穗香。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種寂靜而幽美的場景,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思念之情。詩人王炎借助絲竹聲音與香爐的熏香,展示了一種內心的寧靜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賞析:
首句"絲竹無緣在后堂",描述了絲竹音樂無法傳入后堂,暗示了主人與客人分隔兩地,而音樂無法將他們聯系在一起。這里的"絲竹"象征著音樂和歡樂。
第二句"肉羞不辨出東房",以肉羞之意表達了主人與客人因別離而感到羞愧和哀傷,無法分辨東房的具體位置。這里的"肉羞"象征著感情的羞澀和難以言表的傷感。
第三句"金徽彈罷惟清坐",描繪了主人彈奏金徽琴后,留下的清寂與寧靜的氛圍,以及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這里的"金徽"象征著高貴的音樂和情感的流露。
最后一句"共挹熏爐一穗香",表達了主人與客人在遠隔兩地時,通過共同品味熏爐中的香氣,以此來懷念彼此。這里的"熏爐"象征著思念和寄托情感的載體。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展示了主人與客人分隔兩地的思念之情。通過音樂、香爐等意象的運用,詩人將內心情感與外在景物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寧靜而深沉的氛圍。這首詩詞通過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對遠方的心靈寄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