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 / 作者:杜甫 |
束帶還騎馬,東西卻渡船。
林中才有地,峽外絕無天。
虛白高人靜,喧卑俗累牽。
他鄉悅遲暮,不敢廢詩篇。
|
|
歸解釋:
詩詞《歸》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束帶還騎馬,
東西卻渡船。
林中才有地,
峽外絕無天。
虛白高人靜,
喧卑俗累牽。
他鄉悅遲暮,
不敢廢詩篇。
詩意:
這首詩以杜甫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在他鄉的歸心和對詩歌創作的堅持。
賞析:
《歸》這首詩是杜甫在他流亡他鄉時所寫,他用簡潔的詞句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思考。
首句“束帶還騎馬,東西卻渡船。”描繪了杜甫離開家鄉時的情景,他已經束好了馬帶,準備騎馬回家,但卻需要乘船過河,體現了他離家的距離。
接下來的兩句“林中才有地,峽外絕無天。”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他在他鄉的孤獨和無依無靠的狀態。林中才有地,意味著他只能在陌生的環境中尋找一點歸屬感,而峽外絕無天則暗示著他離開了天國般的家鄉。
下一句“虛白高人靜,喧卑俗累牽。”通過對比,揭示了杜甫在他鄉的清高和孤高。他在虛無的環境中保持高尚的品性,與喧囂和庸俗的世俗生活保持距離,不被它們所拖累。
最后兩句“他鄉悅遲暮,不敢廢詩篇。”表達了杜甫雖然在他鄉感到遲暮之憂,但他不敢停止寫詩。這是他對詩歌創作的堅持和對自己文學使命的認同,也是他對詩歌的信仰和執著。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杜甫在他鄉的歸心和對詩歌創作的堅持,展現了他作為一個詩人的孤高和清高。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共鳴,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