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 / 作者:王炎 |
清風颼颼竹萬個,白日寂寂茅三間。
春深只有鳥呼夢,地僻略無人叩關。
豈但壺中堪避世,也勝圖上可游山。
出門回首不能住,輸與道人閒復閒。
|
|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解釋: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是宋代王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詩:
清風颼颼竹萬個,
白日寂寂茅三間。
春深只有鳥呼夢,
地僻略無人叩關。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名叫胡道士的隱居草庵。清風吹拂下,竹子搖曳生姿,數(shù)量眾多。在寂靜的白日里,這個草庵只有三間茅草搭建的房屋。春天深處,只有鳥兒鳴叫才能喚醒人們的夢境,而這個地方偏僻,很少有人前來敲門拜訪。
這首詩展現(xiàn)了胡道士的隱居生活。他居住在一處僻靜的地方,與世隔絕。通過描述清風、竹子和茅草房屋,表達了自然環(huán)境的寧靜和恬淡。鳥兒的鳴叫象征著自然的聲音和生機,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夢境。胡道士的草庵被描繪為一個理想的避世之地,讓人能夠遠離塵囂,回歸自然。
第二首詩:
豈但壺中堪避世,
也勝圖上可游山。
出門回首不能住,
輸與道人閒復閒。
這首詩強調了胡道士的隱居生活的價值和意義。詩人認為,胡道士隱居在草庵中,不僅可以躲避世俗的紛擾,還勝過那些在圖畫中游山玩水的人。詩人在出門后回首,發(fā)現(xiàn)無法停留,不禁感嘆自己輸給了胡道士的悠閑自在。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羨慕。壺中避世是一種象征,意味著遠離塵囂,尋求內心的寧靜。與此相比,詩人認為胡道士的隱居生活更勝一籌,因為他能夠親身體驗到自然的美妙和自由。詩人意識到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停留下來,而胡道士卻可以在草庵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首詩通過對隱居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寧靜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對胡道士隱居生活的贊美和羨慕。它引導讀者反思現(xiàn)實生活中的繁雜和喧囂,尋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