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行后圃成三絕 / 作者:王炎 |
瑯玕十丈籜龍孫,已向梢頭散綠陰。
他日雪霜顏色好,正緣外直內虛心。
|
|
偶行后圃成三絕解釋: 《偶行后圃成三絕》是宋代詩人王炎的作品。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詩中描述了一片瑯玕十丈的竹林,這些竹子已經長得十分茂盛,覆蓋著整個梢頭,形成了一片綠蔭。詩人預言,當未來的雪霜降臨時,這片竹林的顏色會更加美好,因為它們的生長環境良好。詩人進一步提到,竹子的生長狀態與人的心境有關,外表看似筆直,但內心卻是空虛的。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自然景觀,通過描寫竹林的繁茂和未來的美好,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將竹子的生長狀態與人的內心狀態相比較,寓意深遠。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瑯玕十丈籜龍孫,
已向梢頭散綠陰。
他日雪霜顏色好,
正緣外直內虛心。
譯文:
茂盛的竹子長達十丈,
已經覆蓋到梢頭,四散綠蔭。
未來的雪霜使顏色更美好,
正是外表直立內心空虛。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竹林的繁茂和未來的美好,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通過瑯玕竹的形象,寓意人生應該像這片竹林一樣,外表堅實而筆直,內心卻應該是空虛的,保持謙遜、虛懷若谷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自然景觀,通過對竹林的描繪,詩人傳遞了他對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對人生態度的思考。詩人認為,人應該像竹子一樣,外表堅實而筆直,但內心應該保持虛懷若谷的態度。通過將自然景物與人的內心狀態相比較,詩人表達了對謙遜、虛心的價值觀的贊美。
這首詩既展示了自然的美麗,又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生的意義。它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將自然景物與人的內心狀態相結合,給予讀者深深的思考和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