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巴陵羅簿送行二首 / 作者:王炎 |
削去浮夸意味真,襟期殊不似今人。
慶傳于后珠成樹,德潤其身玉有筠。
在昔雁行嘗并進,只今鶴發獨相親。
仕雖不達俱強健,剝復何須問大鈞。
|
|
次韻巴陵羅簿送行二首解釋: 《次韻巴陵羅簿送行二首》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削去浮夸意味真,
襟期殊不似今人。
慶傳于后珠成樹,
德潤其身玉有筠。
在昔雁行嘗并進,
只今鶴發獨相親。
仕雖不達俱強健,
剝復何須問大鈞。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炎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和觸動。詩人削去了虛浮的意味,真實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期望與追求。他感慨現今人們的胸懷和志向與古人有著明顯的差異。王炎慶幸自己的思想傳承了古人的智慧,就像珍貴的珠寶樹在后代中茁壯成長,他的品德也因此得到滋潤,好像玉石上長出了美麗的筠竹。詩中提到過去的雁行并進,形容當時人們追求進步的共同努力,而如今他已經步入老年,頭發已經花白,卻感到自己與周圍的人們格外親近。詩人認為,雖然自己并沒有在仕途上取得輝煌的成就,但不論是仕途成就與否,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內在的強健與完善,而不必過多關注外在的權勢與榮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古今,表達了王炎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感慨和反思。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清晰地描繪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價值觀。他削去了詩詞中的虛浮意味,堅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過描述自己與現今人們的差異,他反思了當代社會的價值取向和思想風貌。王炎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與古人的共通之處,體會到古人的智慧對于當代人的啟迪與滋養。他通過對自己品德的描述,表達了對于內在修養的重視和追求。詩中的雁行和鶴發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時光的流轉和個人經歷的變遷。最后,他以淡泊名利的態度,表達了對仕途成就的淡然和超脫。整首詩詞意境深遠,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這首詩詞體現了王炎的獨立思考和對于自身與社會的反思,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古人智慧的欽慕和對內在修養的追求。這種對于傳統價值和個人品德的重視,超越了功名利祿的浮華,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