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閣學挽詩三首 / 作者:王炎 |
頻歲仍饑饉,三湘要撫綏。
分憂承帝命,遺愛結民思。
自有欒公社,何須叔子碑。
若書耆舊傳,清德不磷緇。
|
|
李閣學挽詩三首解釋: 《李閣學挽詩三首》是宋代王炎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第一首:
頻年來饑饉不斷,三湘地區需要安撫。
我分擔憂念承受皇帝的命令,將愛意傳遞給百姓。
自有欒公在鄉間,何需叔子立碑銘志。
如果書寫古老的傳說,清德不會被遺忘。
第二首:
歲月不斷帶來饑饉,三湘地區需要安撫。
我分擔擔憂承受皇帝的命令,將愛意傳遞給百姓。
自有欒公在鄉間,何需叔子立碑銘志。
如果書寫古老的傳說,清德不會被遺忘。
第三首:
多年來頻繁的饑荒,三湘地區需要安撫。
我承擔憂慮依從皇帝的命令,以愛結合人民的思念。
自有欒公在鄉間,何需叔子立碑銘志。
如果留下古老的傳說,高尚的德行將不會被遺忘。
詩意和賞析:
這組詩詞以描繪頻繁的饑荒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民眾困境的關切以及自己作為一位官員的責任感。詩詞中提到的"三湘"指的是長江、湘江和漢江,這些地區在宋代經常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饑荒頻發。
作者通過"分憂承帝命,遺愛結民思"表達了自己接受皇帝的命令,將關懷和愛心傳遞給百姓的決心。他提到了"欒公",指的是儒家經典《尚書》中的欒子,他以德行和賢能贏得了人民的愛戴。作者認為自己像欒公一樣,不需要立碑來紀念,而是通過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
最后,作者強調了清德不可被遺忘,暗示了他希望自己的善行和美德能夠被后人銘記。整體而言,這組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的關注,以及他秉持著高尚的品德在官場中的奉獻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