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前韻答李提干 / 作者:王炎 |
交游不厭廣,益友未必多。
晚乃識斯人,心肅而氣和。
薄言臭味同,屢枉高軒過。
手攜綠綺琴,弦以白雪歌。
別易會合難,預愁隔關河。
老我無所營,豈復憂蹉跎。
才高位猶下,君意將如何。
有玉不愿獻,誰能涕滂沱。
自可薦藻藉,政須工琢磨。
何以贈君行,圣門睎四科。
|
|
用前韻答李提干解釋: 《用前韻答李提干》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交游不厭廣,益友未必多。
晚乃識斯人,心肅而氣和。
薄言臭味同,屢枉高軒過。
手攜綠綺琴,弦以白雪歌。
別易會合難,預愁隔關河。
老我無所營,豈復憂蹉跎。
才高位猶下,君意將如何。
有玉不愿獻,誰能涕滂沱。
自可薦藻藉,政須工琢磨。
何以贈君行,圣門睎四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王炎和李提干之間的友誼和交往。詩人通過對友誼的思考和表達,展示了他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心靈交流的追求。
詩的第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廣泛交游的喜愛,但也指出了真正益友不一定眾多的觀點。詩的第二句揭示了詩人在晚年才真正認識到這位朋友,他的心變得肅穆而內心平和。第三句提到了他們的言談和興趣相投,但也表明詩人曾多次徒勞地錯過他高居的官位。第四句描述了詩人手持綠綺琴,撥弦演奏《白雪歌》,以此表達內心的情感。第五句指出了分別的容易和團聚的困難,預感著彼此之間的距離與障礙。第六句表達了詩人不再追求功名利祿,不再擔憂歲月的消磨。第七句表明了詩人才華高超,但在地位上仍不如李提干,他詢問李提干的意愿如何。第八句暗示了詩人有一件珍貴的寶物,但不愿意隨意獻出,只有真正能理解他內心情感的人才能共同分享。第九句表示詩人愿意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建議來幫助李提干,政治需要精心雕琢和操持。最后一句問道如何送別李提干,是否應該以崇高的身份來看待他。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看重和內心的感慨,同時也展示了他對自身才華和政治理念的思考。通過這首詩詞,王炎表達了對友誼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以及對李提干的贊頌和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