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參議雪中宴客朱僉判有詩因次韻 / 作者:王炎 |
飛花落絮自何來,勾引詩翁酌梓罍。
濯鼎有冰宜煮茗,攜筇無路可尋梅。
江城瓊玉逾千頃,古錦珠璣溢百枚。
聞道夜闌車馬散,難窺鶴氅御風回。
|
|
蕭參議雪中宴客朱僉判有詩因次韻解釋: 《蕭參議雪中宴客朱僉判有詩因次韻》是宋代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飛花落絮自何來,
花瓣和柳絮飄落,它們從何處而來呢?
勾引詩翁酌梓罍。
引詩人蕭參議倒酒于梓木杯中。
濯鼎有冰宜煮茗,
洗凈的鼎上有冰,適宜煮茶。
攜筇無路可尋梅。
手執竹杖,卻找不到尋覓梅花的路。
江城瓊玉逾千頃,
江城中美玉超過千頃。
古錦珠璣溢百枚。
古代錦繡和寶珠寶玉滿溢百枚。
聞道夜闌車馬散,
聽說夜深時車馬散去,
難窺鶴氅御風回。
難以看到皇帝身著鶴氅御風而歸。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雪夜中的宴會場景。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花瓣和柳絮飄落、洗凈的鼎上的冰、手執竹杖尋覓梅花等形象,展示了一個安靜而寂寥的雪夜。在江城中,美玉和珍寶隨處可見,人們說夜深時車馬散去,皇帝穿著鶴氅回宮,但是普通人卻很難一窺皇帝的歸來。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烘托出雪夜的寂靜和凄美,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追求。通過描繪這些景物形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和人世間繁華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皇帝權力的渴望和無法觸及的遙遠。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給人一種深沉而富有意境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