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壽安精舍 / 作者:王炎 |
佛宇崇崇倚翠微,萬株松蓋碧相圍。
崎嶇短策頻行路,盤薄胡床暫解衣。
自笑將身為馬走,不妨著眼趁鴻飛。
枕流漱石平生事,卻為蝸蠻定是非。
|
|
到壽安精舍解釋: 《到壽安精舍》是宋代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到達壽安精舍的情景,表達了對佛教寺廟的景色和自身的思考與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佛殿莊嚴,依偎在翠綠的微丘上,
萬株松樹覆蓋,碧綠相互環繞。
曲折崎嶇的小徑,我頻繁地走過,
狹窄的胡床上,暫時脫去了衣衫。
我自嘲地笑著,像一匹馬般奔走,
沒有妨礙視線,趁著鴻鳥飛翔。
躺下枕流水,漱口洗面,我平生所做之事,
卻被蝸牛般的生活所定是非。
這首詩詞通過對壽安精舍的描繪,展示了佛教寺廟的莊嚴和莊重。佛宇崇崇、萬株松蓋碧相圍,呈現出一幅宏偉壯觀的景象。詩中提到作者行走的路途崎嶇,展示了他頻繁往返于這個精舍的決心與堅持。在狹窄的胡床上,他臨時脫去衣衫,暫時解脫了塵世的束縛,表達了對寧靜和超脫的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自嘲地說自己像一匹馬,奔馳不息,但并不妨礙他抬頭仰望飛翔的鴻鳥。這里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意味著他雖然忙碌于世俗之中,卻仍能抽身一瞥高遠的境界。
最后兩句詩,通過枕流水、漱口洗面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平生所做之事。然而,這些行為在蝸牛般的生活中被定性為是非,隱喻了塵世中瑣碎事物的干擾和束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佛教寺廟景色的描繪,以及對自身行為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超脫和高遠境界的向往,同時對塵世的瑣碎事物有所思考。詩意深遠,啟發人們反思生活中的追求與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