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致政挽詩二首 / 作者:王炎 |
后學資模楷,先生久里居。
兩兒聯玉筍,三命佩銀魚。
米廩無重席,蓬山孰校書。
如何遺此老,宰木遽蕭疏。
|
|
黃致政挽詩二首解釋: 詩詞:《黃致政挽詩二首》
中文譯文:
黃致政離去,我寫下了兩首挽詩。
他是后學的楷模,先生居住了很久。
他有兩個兒子,像聯結在一起的玉筍;
他有三個官職,佩戴著銀魚的勛章。
米倉里沒有他的座位,蓬山上誰會校對書籍?
他如何舍棄了這一切,割舍了宰木的繁忙。
詩意:
這首詩是王炎寫給黃致政的挽詩之二。詩中表達了對黃致政的敬佩和悼念之情。黃致政是王炎的老師,他為人品德高尚,是后學們學習的楷模。他在這個地方居住了很長時間,對這里有著深厚的感情。詩人用玉筍和銀魚來形容黃致政的兒子和官職,展現了他們的優秀和光榮。詩人提到米倉里沒有黃致政的座位,表達了他在政府職位上的重要地位和貢獻。蓬山則象征著文化的根基,詩人詢問誰會繼承黃致政在學術上的責任和使命。最后,詩人思考黃致政離開這一切的原因,感嘆他舍棄了繁忙的宰木生活。
賞析:
這首詩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先賢的敬仰和思考。詩人通過描述黃致政的品德和成就,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懷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使詩詞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玉筍和銀魚的形象描繪了黃致政兒子和官職的珍貴,彰顯了他們的榮耀和地位。米倉和蓬山則象征著政府和學術界,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黃致政對這兩個領域的重要貢獻。詩人最后思考黃致政離開的原因,反映了對人生意義和選擇的思考。整首詩既表達了對黃致政的贊美,也引發了讀者對人生意義和人物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