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李魯二郎中游三茅觀 / 作者:王炎 |
羽衣邀我坐團蒲,一穗香云繞竹爐。
九陌紅塵飛不到,疑從木末入縣壺。
|
|
同李魯二郎中游三茅觀解釋: 詩詞:《同李魯二郎中游三茅觀》
作者:王炎(宋代)
羽衣邀我坐團蒲,
一穗香云繞竹爐。
九陌紅塵飛不到,
疑從木末入縣壺。
中文譯文:
羽衣邀請我坐在茅庵中,
一縷香云環繞竹爐。
繁忙喧囂的紅塵世界無法靠近,
我懷疑我已從林木間穿越進入寧靜的禪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詩人與李魯二郎中共同游覽三茅觀的場景。詩人以羽衣為喻,形容自己身披輕盈的羽衣,仿佛成為了仙人。茅庵是指禪室或道觀,而團蒲則是指一種圓形的蒲團,供人靜坐。詩人以樸素而自然的語言,表達了他與李魯二郎中在這個寧靜的禪境中共同坐下,共享一片寧靜。
詩中的竹爐散發著香云,可能是指燒香的情景,也可以理解為內心的寧靜與喜悅。這里的香云籠罩了整個禪室,使得環境更加清幽。
接下來的兩句"九陌紅塵飛不到,疑從木末入縣壺"則表達了詩人沉浸在這片寧靜境地中,與紛擾的塵世相隔絕。九陌紅塵意指繁忙的塵世,而飛不到則暗示詩人已遠離了塵世的喧囂。"疑從木末入縣壺"則是一種想象,以木末入縣壺形容詩人漸漸進入了這個寧靜的禪境,與外界隔絕,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冥想之中。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出游心境和對禪境的向往。通過描繪寧靜的茅庵和香云環繞的竹爐,詩人將讀者帶入一個安靜、祥和的境界,傳達出對塵世紛擾的厭倦,渴望遠離塵囂,尋求內心的寧靜與自我升華的愿望。整首詩給人一種靜心思考、追求心靈凈化的感覺,展現了王炎對禪境的向往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