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蛙聲 / 作者:王炎 |
官蛙不問雨兼晴,閣閣無端聒耳鳴。
對客自夸聞鼓吹,稚圭此語豈真情。
|
|
蛙聲解釋: 《蛙聲》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它以描述蛙聲的形象為主題,通過對蛙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事多變和虛偽言辭的批評。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官蛙不問雨兼晴,
閣閣無端聒耳鳴。
對客自夸聞鼓吹,
稚圭此語豈真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蛙聲為題材,通過蛙聲的形象化描寫,暗喻了社會中虛偽言辭和虛榮自夸的現象。第一句描述了官方的蛙聲,不論是雨天還是晴天,都一味地叫個不停,沒有問過天氣的變化。這里的官蛙可以理解為那些官員或權貴,他們不顧實際情況,只顧表面功夫,以言辭和嘈雜的聲音吸引人的注意。
第二句則描繪了虛偽言辭的現象,形容一些人在閣樓上無端地大聲喧嘩,耳朵被他們的聲音弄得嘈雜不堪。這里的閣閣可以理解為社會中的一些虛偽之輩,他們以華麗的辭藻和夸夸其談來迎合和吸引他人的注意。
第三句直接批評了那些自我吹噓、虛夸不實的人。他們對客人大談自己的偉業和功績,夸耀自己的成就和才華,但這些言辭往往缺乏真實的情感和內涵。這里的對客可以理解為虛偽之人對待客人的態度。
最后一句則表達了作者對這種虛偽言辭的不屑和批評。稚圭是指童稚之言,表示這些言辭是幼稚和不成熟的,缺乏真實的情感和真正的內涵。此語豈真情一句則質問這些言辭是否真實和真誠,暗示了作者對于虛偽言辭的不滿和批判。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蛙聲的描繪,寓意了社會中虛偽言辭和虛榮自夸的現象。作者以巧妙的比喻和隱喻,表達了對于這種虛偽和浮夸的批評和不滿。這首詩詞具有明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是王炎對于社會現象的獨到見解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