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織 / 作者:王炎 |
春山布谷勸耕事,秋園絡緯催機杼。
大家未織吏索租,小家欲織無絲縷。
無絲可織寒無衣,輸租后期罪當笞。
悲鳴終夜不能已,嗟爾候蟲何自苦。
|
|
促織解釋: 《促織》是宋代詩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促織》中文譯文:
春山布谷勸耕事,
秋園絡緯催機杼。
大家未織吏索租,
小家欲織無絲縷。
無絲可織寒無衣,
輸租后期罪當笞。
悲鳴終夜不能已,
嗟爾候蟲何自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農民在耕作和織布過程中的困境,表達了對貧困和苦難的深刻感受,同時揭示了社會不公和統治者的苛責。
詩的開篇寫道,春天山間布谷的歌聲催促著農民耕作的事情,秋天園中絡緯的聲音催促著機杼的運轉。這里描繪了農民在春耕和秋織中的辛勤勞作,暗示了他們為了生計而不得不奔波勞累。
接下來,詩人寫到大家還未織布,官吏就索要租稅,小家卻想要織布卻沒有絲線。這里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官吏貪婪地索取農民的財富,使得農民無法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小家更是一無所有,無法織布。
詩的下一部分表達了農民的困境和無奈。沒有絲線可供織布,農民們面臨著寒冷的冬天卻沒有足夠的衣物來保暖。而在輸完租稅之后,他們還要面臨著罪責和笞責。這里展示了農民在社會中處于邊緣地位,他們的負擔沉重,甚至因為無法支付租稅而受到嚴懲。
詩的結尾,詩人用悲鳴的聲音來表達農民們的苦難,暗示他們的心聲無法停止。詩的最后一句"嗟爾候蟲何自苦"是對候蟲的嘆息,蟲鳴象征著農忙的季節,詩人以此表達了對農民艱辛生活的同情和呼喚。
《促織》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和農民的困境,通過描述農民的勞作和貧困,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農民命運的同情。整首詩以樸實的文字展現了農民的艱辛和無奈,給人以深思和震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