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梅宣義園亭 / 作者:蘇軾 |
仙人子真後,還隱吳市門。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畝園。
初期橘為奴,漸見桐有孫。
清池壓丘虎,異石來湖黿。
敲門無貴賤,遂性各琴樽。
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敝廬雖尚在,小圃誰當樊。
羨君欲歸去,柰此未報恩。
愛子幸僚友,久要疑弟昆。
明年過君西,飲我空瓶盆。
|
|
寄題梅宣義園亭解釋:
《寄題梅宣義園亭》是蘇軾(字子瞻)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仙人子真後,還隱吳市門。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畝園。
初期橘為奴,漸見桐有孫。
清池壓丘虎,異石來湖黿。
敲門無貴賤,遂性各琴樽。
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敝廬雖尚在,小圃誰當樊。
羨君欲歸去,柰此未報恩。
愛子幸僚友,久要疑弟昆。
明年過君西,飲我空瓶盆。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在梅宣義園亭寄給園主的題詞。詩人自稱是仙人的后代,曾經居住在吳市門,然而他不惜耗費十年的精力來治理這五畝園地。最初是種橘子的奴仆,漸漸地發現園中的桐樹也有了后代。清澈的池水壓住了山丘上的老虎,異形的石頭來到了湖中的黿龜。在園中,敲門的人無論貴賤,都可以自由地品味琴音和美酒。詩人自稱是個放浪的人,他的家在西南方向。雖然他的破舊房子依然存在,但誰能代替他照料這個小園子呢?詩人羨慕園主愿意離開這里,但他自己尚未報答園主的恩情。他深愛著自己的兒子,也希望他能成為官僚并結交友人,但長久以來一直懷疑他們是否真心待他。明年,詩人將會去拜訪園主,一同飲盡他所準備的空瓶和盆。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詩中通過描繪梅宣義園亭的景物和個人情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愿望。
詩人以自身的身份為仙人子孫,彰顯了自己與塵世的隔離和超脫感。他不惜花費十年的時間來治理這片五畝園地,顯示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
詩中的橘子和桐樹象征著生命的延續和傳承。橘子從最初的奴仆地位逐漸嶄露頭角,而桐樹也有了自己的后代,這種變化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機和變化。
清池和異石則呈現了自然景觀的美感。清澈的池水壓過山丘上的老虎,異形的石頭來到了湖中的黿龜,給人一種奇特而壯麗的景象。詩人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對大自然多樣性和美的贊美。
詩中提到的敲門無貴賤,遂性各琴樽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園中盡情享受琴音和美酒,這種自由自在的氛圍體現了詩人對于人際關系和人性的理解。
詩人自稱為放浪人,將家寄予西南坤,表明他對于自由自在的追求。他的廬舍雖然仍然存在,但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誰來代替他照料這個小園子?這種思考展示了詩人對于個人存在和責任的思考。
詩人對于園主的羨慕和未盡報恩之情,以及對兒子和友人的愛和懷疑,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糾結和對于人際關系的思考。他希望兒子能夠成為官僚并交友,但他對于這些關系的真實性和真誠度產生了懷疑。
最后,詩人提到了自己明年將要過去拜訪園主,并一同飲盡他所準備的空瓶和盆。這種幽默和自嘲的語氣展示了詩人豁達的心態和對于生活的樂觀態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展示詩人的個人情感和對于自由、人際關系、人生意義的思考,表達了蘇軾對于自然、人生和藝術的獨特見解,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