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湖路 / 作者:王炎 |
落日行湖尾,重袍不御寒。
亂流橫短棹,入暝解征鞍。
梅瘦覺春未,雁來知歲殘。
何時休跋履,猶幸得平安。
|
|
行湖路解釋: 《行湖路》是宋代詩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湖路
落日行湖尾,
重袍不御寒。
亂流橫短棹,
入暝解征鞍。
梅瘦覺春未,
雁來知歲殘。
何時休跋履,
猶幸得平安。
中文譯文:
夕陽西下,我行至湖邊盡頭,
厚重的衣袍無法御寒。
湖水波濤洶涌,船只搖擺不穩(wěn),
漸入黃昏時分,解下背負已久的馬鞍。
梅花瘦弱的樣子讓我感到春天尚未來臨,
候鳥歸來,預示著歲月已經(jīng)過去。
什么時候能夠停止奔波勞累,
依然幸運地保持平安呢?
詩意與賞析:
《行湖路》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旅行者在湖邊行走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詩人以落日行至湖尾的情景開篇,營造出夕陽西下的壯麗景象。接著,詩人以自己身著厚重衣袍仍感寒冷的描寫,凸顯了行路的艱辛和辛苦。亂流橫短棹的描繪則暗示了湖水波濤洶涌,行船不易,給人一種動蕩不安的感覺。
隨著夜幕降臨,詩人解下背負已久的馬鞍,暗示著他的旅途已接近尾聲,也暗示了一種解脫和放松的心境。然后,詩人觸景生情地描述了梅花瘦弱的樣子,以此暗示著春天尚未來臨,寓意著歲月的未盡和生命的脆弱。最后,詩人以雁歸寓意歲月已殘,表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的感嘆和無奈。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旅行者行走湖邊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xiàn)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生命脆弱以及對平安安寧的向往。詩詞結(jié)構(gòu)緊湊,意境深遠,通過對微小細節(jié)的刻畫,表達了人與自然、人與時光的關(guān)系,使讀者在感受詩人的旅程同時也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