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鸚鵡(一作翦羽) / 作者:杜甫 |
鸚鵡含愁思,聰明憶別離。
翠衿渾短盡,紅觜漫多知。
未有開籠日,空殘舊宿枝。
世人憐復損,何用羽毛奇。
|
|
鸚鵡(一作翦羽)解釋:
鸚鵡(一作翦羽)
鸚鵡含愁思,聰明憶別離。
翠衿渾短盡,紅觜漫多知。
未有開籠日,空殘舊宿枝。
世人憐復損,何用羽毛奇。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一只鸚鵡,它聰明而敏感。它經歷了別離,心中充滿了憂傷。它的美麗的綠色羽衣已經磨損短盡,但它的紅色喙卻充滿智慧。它一直被困在籠子里,沒有自由的一天,只能停留在枯萎的枝條上。世人雖然同情它的命運,但它的美麗羽毛又有何用呢?
賞析:這首詩以鸚鵡為形象,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鸚鵡通常被認為是機智、聰明的鳥類,它們能夠模仿人類語言,具有高度的智慧。然而,這只鸚鵡卻被困在籠子里,失去了自由,無法展示自己的本領。它的羽毛逐漸磨損,但它的喙卻仍舊充滿智慧。這表達了作者自己的心情,他深思熟慮地選擇了鸚鵡這個形象,以此暗喻自己被困在現實生活中的束縛,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詩中的“翠衿渾短盡,紅觜漫多知”揭示了鸚鵡的狀態。翠衿指的是鸚鵡美麗的綠色羽衣,渾短盡表示已經磨損殆盡。紅觜則代表著鸚鵡的智慧,漫多知表示它的智慧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整個描寫透露出這只鸚鵡曾經飛舞自由的過去,以及它深藏的智慧和無盡的思緒。
最后一句“世人憐復損,何用羽毛奇”是對人們的思考。世人看到鸚鵡飛翔之前的美麗,同情它被困的境地。然而,美麗的羽毛又有何用呢?它不能讓它擺脫困境,無法實現自己的自由。這反映了作者對于社會現實的無奈和思索。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只囚禁的鸚鵡,通過形象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和思鄉之情。同時,詩中隱含了對人們對美的追求以及對自由的渴望的思考。作者以寥寥數語,將一種具體的形象和一種抽象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