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得行不由徑 / 作者:王炎 |
邪徑趨時捷,端心惡此名。
長衢貴高步,大路自規(guī)行。
且慮縈紆僻,將求坦蕩情。
詎同流俗好,方保立身貞。
遠跡如違險,修仁在履平。
始知夫子道,從此得堅誠。
|
|
賦得行不由徑解釋: 《賦得行不由徑》是唐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寫景方式來表達作者對道德修養(yǎng)和道路選擇的思考。
譯文:
邪的路途追求時髦,
高尚的心靈畏懼這一名。
狹小的路途耕種時間寶貴,
寬廣的大路卻能自由行走。
雖然擔心彎曲偏僻,
但想要追求坦蕩的心情。
不同于世俗的青睞,
只是為了保持純潔的品格。
遠距離似乎是一條險路,
修行仁義則要行走平坦之路。
終于明白了仁者的道德,
從此得到了堅定的信念。
詩詞的核心意義是表達作者對人生中道德修養(yǎng)和道路選擇的思考。詩中用極簡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邪徑”和“正道”之間的選擇的思考和抉擇。作者認為邪惡的路徑只是為了追求短暫的滿足,而高尚的心靈應該崇尚坦蕩的道路和立身之道。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修行仁義的態(tài)度,將道德修養(yǎng)看作是一個平穩(wěn)和坦蕩的道路。最后,詩詞強調(diào)了通過修行仁義而獲得堅定信念的重要性。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思想,用對立的意象來對比“邪徑”和“正確道路”的區(qū)別。這種對比加深了詩詞的親切感和說服力。詩詞揭示了個體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中如何保持清醒和純潔,并以一種簡潔而直接的方式激勵讀者在道德選擇上保持堅定和坦蕩。通過描繪不同路徑的差異,詩詞告訴我們只有通過修行仁義,我們才能堅定地追求真實和高尚的人生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