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登石鼓合江亭) / 作者:王炎 |
千里倦游客,老眼厭塵煙。
蒸湘平遠,他處無此好江山。
把酒一聽欸乃,過了黃花時節,水國倍生寒。
輸與滄浪叟,長伴白鷗閑。
傍江亭,窮杳靄,踞_巖。
水深石冷,聞道別有洞中天。
待倩靈妃調曲,喚起馮夷短舞,從此問群仙。
云海渺無際,波涌緩移船。
|
|
水調歌頭(登石鼓合江亭)解釋: 《水調歌頭(登石鼓合江亭)》是一首宋代王炎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千里倦游客,老眼厭塵煙。
蒸湘平遠,他處無此好江山。
把酒一聽欸乃,過了黃花時節,水國倍生寒。
輸與滄浪叟,長伴白鷗閑。
傍江亭,窮杳靄,踞_巖。
水深石冷,聞道別有洞中天。
待倩靈妃調曲,喚起馮夷短舞,從此問群仙。
云海渺無際,波涌緩移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旅行的游客,他已經走了千里之遙,感到疲倦和對塵煙的厭倦。他認為湖南的風景平遠,沒有其他地方的美景可比。他舉起酒杯,想象自己度過了黃花時節,而水國(指湖南)卻倍感寒冷。他與滄浪老人一起度過了很長時間,陪伴著白鷗自在地閑逛。他站在江亭旁邊,遠遠望去,只能看到一片茫茫靄氣,似乎有一座隱藏在巖石中的天空。他期待著美麗的靈妃奏樂,喚起馮夷(指馮唐)的短舞,自此與眾多仙人交流。云海無邊,波涌緩慢地推動著船只。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游客對旅途的疲憊和對現實世界的厭倦,同時展示了他對湖南美景的贊美。詩中通過對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江山的獨特感悟。他與滄浪叟和白鷗的交往顯示出他與自然融為一體,與他們一起度過了很長時間。江亭、巖石、水深和石冷等意象揭示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深刻感受。他期待著靈妃的音樂和馮夷的舞蹈,表達了對仙境的向往和對超越凡俗的追求。最后的描繪中,云海和波涌的景象給人以廣袤、悠遠的感受,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廣闊的自然之中。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情感真摯,意境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旅途的疲憊和對現實世界的厭倦,同時展示了他對湖南美景的贊美。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有湖南的山水景色、江亭的靄氣、水深石冷等,以及對靈妃、馮夷等仙境的向往,給人以廣闊、悠遠的感受。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自然、對追求美好與超越的向往之情,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