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驀山溪(巢安寮畢工) / 作者:王炎 |
鶯啼花謝,斷送春歸去。
雨后聽鵑聲,恰似訴、留春不住。
韶光易邁,暗被老相催,無個事,沒些愁,方是安身處。
栽松種菊,相對為賓主。
終日掩柴扉,但只有、清風時度。
不忄欠把酒,又不喜觀書,饑時飯,飽時茶,困即齁齁睡。
|
|
驀山溪(巢安寮畢工)解釋: 《驀山溪(巢安寮畢工)》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鶯啼花謝,斷送春歸去。
雨后聽鵑聲,恰似訴、留春不住。
韶光易邁,暗被老相催,
無個事,沒些愁,方是安身處。
栽松種菊,相對為賓主。
終日掩柴扉,但只有、清風時度。
不忄欠把酒,又不喜觀書,
饑時飯,飽時茶,困即齁齁睡。
詩意:
《驀山溪(巢安寮畢工)》描繪了一位生活在山溪旁的隱士的生活情景。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物和隱士的生活方式,表達了對時光易逝和生活平淡的感慨,并表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隱士的生活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種寧靜、淡泊、安逸的生活狀態。詩的開篇,“鶯啼花謝,斷送春歸去”,描繪了春天的離去和花朵的凋謝,意味著時光流逝的無情。接著,詩人描述了雨后聽到的鵑聲,將鵑聲與留住春天的憧憬相聯系,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之情。
詩中表現了隱士的生活狀態,他安居在山溪旁,種植松樹和菊花。詩人以栽松種菊相對為賓主的方式,表達了隱士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追求簡樸自然的生活態度。詩人借助終日掩柴扉、清風時度的描寫,傳達了隱士淡泊名利、喜愛自然環境的心境。
最后幾句表達了隱士的生活習慣,他不喜歡喝酒,也不熱衷于讀書,而是注重飲食起居的平衡。詩中的“饑時飯,飽時茶,困即齁齁睡”展現了隱士自得其樂、無拘無束的態度。
整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隱士的生活狀態,傳遞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哲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