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臺 / 作者:汪遵 |
禮士招賢萬古名,高臺依舊對燕城。
如今寂寞無人上,春去秋來草自生。
|
|
燕臺解釋: 詩詞《燕臺》為唐代詩人汪遵所作,描繪了燕臺遺址上的景象。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禮儀使人感召賢才,名聲傳頌千古。高臺依舊靜靜地面對著燕城。如今,荒涼寂寞,無人上臺。春天來了,秋天又離去,草木依然繁茂。
詩意:
《燕臺》以歷史名城燕京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昔日輝煌榮耀的追憶和對現(xiàn)實情景的感慨。詩中提到“禮士招賢”,表達了詩人對社會風氣的詮釋和對能人才士的期望。而燕臺的高臺依舊對著燕城,象征著過去的輝煌仍在人們的記憶中存在。然而,現(xiàn)實中的燕臺已經(jīng)變得冷清荒涼,沒有人再登上高臺。詩人通過描繪荒涼的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和歷史變遷無情的感嘆。他用“春去秋來草自生”來表達人事如夢的感慨。
賞析:
《燕臺》通過對燕京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社會風云的感慨。詩中的燕臺象征著昔日的輝煌和繁榮,而如今的荒涼景象則是對過去輝煌的反襯。詩人運用“禮士招賢、高臺對燕城”等手法,既表現(xiàn)了對過去的仰慕,又體現(xiàn)了對未來的希望。整首詩情緒抒發(fā)真摯,描寫了時光流轉(zhuǎn)和人事變遷所帶來的無奈和感慨。通過對燕臺的描述,詩人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現(xiàn)實的思考。這首詩詞盡管表達了對輝煌過去的懷念,卻又在流轉(zhuǎn)的時光中寄托了對未來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