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干墓 / 作者:汪遵 |
國亂時危道不行,忠賢諫死勝謀生。
一沉冤骨千年后,壟水雖平恨未平。
|
|
比干墓解釋: 《比干墓》是汪遵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唐朝時期的國家動蕩時期,表達了對忠賢之士的贊美和對社會不公正的遺憾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國亂時危道不行,
Intimesofnationalchaos,therighteouspathcannotbefollowed,
忠賢諫死勝謀生。
Loyalandwisemenmeetdeathratherthancompromisetheirintegrity.
一沉冤骨千年后,
Foramillennium,theunjustlykilledremainsburied,
壟水雖平恨未平。
Thoughthewavesmayhavecalmed,theresentmentremains.
詩意和賞析:
《比干墓》以比干墓為題材,通過描繪國家動蕩時期和忠義之士的悲壯命運,表達了對社會不公正的遺憾之情。詩中提到國亂時危道不行,指的是社會動蕩時期,正直、忠誠的人不能按照自己的信念行動,被迫妥協或犧牲。作者通過比干這個歷史人物象征忠誠和正直的形象,強調了賢臣自愿為國家獻身的決心和信念。
詩中還提到了一沉冤骨千年后,壟水雖平恨未平。通過這句話,作者傳遞了對冤屈之士的緬懷和對社會不公及其后果的思考。冤骨沉入壟水底,雖然歷經千年,但仍未得到平反和伸張正義。這種遺憾和不公的存在讓人深感惋惜和無奈。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唐朝時期亂世背景下的忠賢之士的境況和社會不公,展現了作者對真正的忠誠和正義的追求。通過對歷史人物比干的贊美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社會正義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