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屈亭 / 作者:汪遵 |
三閭溺處殺懷王,感得荊人盡縞裳。
招屈亭邊兩重恨,遠天秋色暮蒼蒼。
|
|
招屈亭解釋: 《招屈亭》是唐代詩人汪遵的作品,描述了三閭溺處殺懷王之后,荊人都穿上了哀悼殺懷王的喪服。詩人站在招屈亭旁邊,思念懷王和他們共同的故鄉,遠望著蒼蒼的秋天。
招屈亭泛指招魂的亭子,此處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憂傷和哀思。
詩中抒發的是詩人對殺懷王的事情以及整個時代的不滿和悲痛之情。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感慨萬分。
相比于其他宮廷詩歌的華麗和婉轉,這首詩較為樸實而深刻地描繪了人與時代的悲傷,反映了唐代社會動蕩和戰亂的現實。
詩歌英文譯文如下:
BesidethemournfulZhaowuPavilion,
Wheresorrowfulkingwasputtodeath,
ThepeopleofJingarewearingblackmourningclothes,
Thedistantskyismelancholyanddesolateintheautumn.
這首詩以簡約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殺害懷王的憤懣之情。詩意深沉,氣息凄涼,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代的厭惡和思鄉的思念之情。詩詞表現出作者深沉的感情和對社會現實的痛心之感,使得讀者在閱讀時也會相應地感受到一種痛苦和無力的哀傷。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深沉的情感和平實的描寫展示了唐代社會的動蕩和痛苦。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內心感受,作者成功地傳達了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擔憂和對時代的不滿之情。同時,詩中的哀思和對故鄉的思念也使得讀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與作者共同體驗了那個動蕩的年代。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國家和民眾痛苦的同情,喚起了讀者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對美好時光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