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紗廟 / 作者:魚玄機 |
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神女已相和。
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
范蠡功成身隱遁,伍胥諫死國消磨。
只今諸暨長江畔,空有青山號苧蘿。
|
|
浣紗廟解釋: 《浣紗廟》是唐代詩人魚玄機的一首詩,描繪了吳越兩國間的相互謀劃和最終的和解。
浣紗廟,即織女廟,指的是牽連到織女的傳說。這首詩以吳越兩國的相互紛爭為背景,通過描述浣紗神女織女和江山更替的神話故事,表達了魚玄機對和平的向往。
詩中提到吳越兩國的相互謀劃計策,吳越兩國的關系緊張,但浣紗神女已經相和了。浣紗神女織女是古代中國民間故事中的女神,她與牛郎相愛,后來被玉皇大帝軟禁在天上。她和牛郎借助一條天河,每年七夕一天相會一次。這里可以理解為浣紗神女已與牛郎達成妥協,和好如初。
詩中還描寫了一位有魅力的女子一雙笑靨才回面,使十萬精兵頓時倒戈投降。這個女子可以解讀為織女,她的魅力和智慧使得兩國的紛爭得以消解,和平重建。
接著詩人提到了范蠡和伍胥。范蠡是吳國時期的大臣,他幫助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后,功成身隱,隱居于東洲。伍胥是越國的大臣,他積極勸諫越王勾踐,后因越王不聽而自殺。范蠡隱居,伍胥諫死,國家因此消磨。
最后一句詩中提到的諸暨和長江畔的青山號苧蘿,可以理解為魚玄機對現實的感嘆。諸暨是浙江省的一個地方,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青山號苧蘿意味著青山依然,而災禍過去,世界安慰,但現實是葛藤繁復,難以如愿。
這首詩通過描繪浣紗神女和吳越兩國的紛爭來表達了對和解與和平的向往。詩人通過神話傳說與現實人物以及自己的感嘆相結合,表達了對紛爭和戰爭的痛惜,并表達了對和平與安寧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