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葦 / 作者:張蠙 |
叢叢寒水邊,曾折打魚船。
忽與亭臺近,翻嫌島嶼偏。
花明無月夜,聲急正秋天。
遙憶巴陵渡,殘陽一望煙。
|
|
叢葦解釋: 《叢葦》是唐代張蠙創作的詩詞。詩人通過描寫叢叢寒水邊的情景,表達了對過往的回憶和對逝去時光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叢叢寒水邊"暗示了詩人身處水邊的景色,暗示詩人的心情凄涼和寂寥。"曾折打魚船"表達了詩人曾經在這片水域中嬉戲垂釣的經歷,此刻卻只剩下空曠的寂靜。
然而,忽然之間與亭臺靠近,反而嫌棄起島嶼偏僻。這一轉折表達了詩人內心對于過往時光和熟悉環境的改變和隔離感。
花明無月夜,聲急正秋天。這兩句描述了時間和景物在變遷中的無情洪流?;鳠o月夜暗示了現實世界的殘酷和無常,聲急正秋天則描繪了環境和氣候的變化。
最后兩句"遙憶巴陵渡,殘陽一望煙"表達了詩人對于過去時光的懷念和追憶,以及對于殘陽下煙霧繚繞的景象的描繪。
總體來說,詩詞通過描寫景色、時光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于逝去時光的思念之情,并透露出對于現實世界的感傷和無奈。這首詩詞在細膩的寫景之中,折射出人們對于生命的思考和對于時光流逝的痛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