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菊 / 作者:張蠙 |
秋天木葉干,猶有白花殘。
舉世稀栽得,豪家卻畫看。
片苔相應綠,諸卉獨宜寒。
幾度攜佳客,登高欲折難。
|
|
白菊解釋: 白菊清露滴,愁來寒竭根。
折時無覓處,花內木叢繁。
秋景猶可喜,歲華已黯然。
獨栽香壺瑞,寄艾醬香甜。
這首詩是唐代張蠙創作的《白菊》,描繪了白菊在秋天枯萎殘留的情景。詩中以白菊為主題,表現了詩人對花朵的熱愛和對秋天的喜悅,同時又帶著一絲愁緒。
詩人用簡練的語言描寫了白菊在秋季凋謝的景象。白菊受到寒冷的天氣和干旱的土壤的影響,漸漸枯萎,并且愁苦根深入地下。詩人在觀察白菊的時候,發現它的花朵雖然已經凋落,但是仍然有些許白色的殘花留存,給人一種清寒、干凈的感覺。
詩人提到“舉世稀栽得,豪家卻畫看”,意思是白菊雖然在世間非常罕見,只有富貴的人家才能品味,但是無人賞析白菊的美麗,只有畫家才能在畫作中表現。
接著,詩人以對比的手法將白菊與其他植物進行對比。詩人用“片苔相應綠”來形容其他植物多被苔蘚所覆蓋,而白菊卻顯得更加純潔。他還強調白菊獨特的寒冷之美,它是唯一在寒冷的冬天中怒放的花朵。憑借其與眾不同的美麗和堅韌的生命力,白菊成為了他們由意寄托的象征。
最后兩句詩講到了詩人曾多次采摘白菊與佳客一同登高,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機會采到,這也顯示了白菊的高貴和珍貴。詩人以難以折取白菊的形象,表達了白菊獨特的品質,以及人們難以享受到它的美麗的遺憾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白菊》通過描寫白菊凋謝的景象以及它與其他花卉的對比,展示了白菊那份清寒和純潔的美。詩人借此詮釋了花朵在秋天凋落的一種景象和一種心境,表達了對美的渴望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