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郡三年,今秋見白發,聊以書事 / 作者:羊士諤 |
二毛非騎省,朝鏡忽秋風。
絲縷寒衣上,霜華舊簡中。
承明那足厭,車服愧無功。
日日山城守,淹留巖桂叢。
|
|
在郡三年,今秋見白發,聊以書事解釋: 《在郡三年,今秋見白發,聊以書事》是唐代詩人羊士諤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郡任職三年,今秋看到白發,只好寫點事情。
二毛非騎省,朝鏡忽秋風。
絲縷寒衣上,霜華舊簡中。
承明那足厭,車服愧無功。
日日山城守,淹留巖桂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唐代詩人羊士諤在任職郡縣三年后,看到自己頭發變白,無奈之下寫下這首詩來消遣。詩中表達了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身功績的反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在郡縣任職期間的感受和心情。第一句“二毛非騎省,朝鏡忽秋風”,以樸實的語言描述了自己的形象,用“二毛”來形容自己的頭發已經變得稀疏,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年齡的增長。第二句“絲縷寒衣上,霜華舊簡中”,通過描寫衣襟上的絲綢和舊書中的霜華,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痕跡。詩中的“承明”指代朝廷,詩人自謙地表示自己無法做到讓朝廷滿意,感到自己的功績有限。最后兩句“日日山城守,淹留巖桂叢”,表達了詩人在山城中度日如年的守望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他在官場中的孤獨和困頓。
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卻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年齡增長以及功業有限的感慨。也反映了詩人身處官場的不易和內心的孤獨。這首詩詞展示了唐代詩人羊士諤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