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盧司門晚夏過永寧里弊居林亭見寄 / 作者:羊士諤 |
自嘆淮陽臥,誰知去國心。
幽亭來北戶,高韻得南金。
苔甃窺泉少,籃輿愛竹深。
風蟬一清暑,應喜脫朝簪。
|
|
酬盧司門晚夏過永寧里弊居林亭見寄解釋: 《酬盧司門晚夏過永寧里弊居林亭見寄》是唐代詩人羊士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嘆淮陽臥,誰知去國心。
幽亭來北戶,高韻得南金。
苔甃窺泉少,籃輿愛竹深。
風蟬一清暑,應喜脫朝簪。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羊士諤在淮陽地臥病時的心情。他感嘆自己在遠離家鄉的地方病榻上,很少有人知道他心中思念故國的情感。然而,盡管他身在異鄉,他通過林亭中的景物和心境獲得了一種高雅的情趣,如同得到了南方金玉般的珍貴。盡管這座幽靜的亭子只能看到少量泉水透過苔痕,但他對它深深地鐘愛,就像他鐘愛著茂密的竹林一樣。在這個夏日的清晨,微風中蟬聲清脆悅耳,他應該高興地脫下朝服,心情舒暢。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寄托情感的方式表達了羊士諤在異鄉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淮陽指的是他流放的地方,他深深感慨自己的國家、家鄉的人們并不了解他內心的離愁。然而,詩人通過描繪林亭中的景物,展示了他對自然的敏感和對高雅情趣的追求。他發現了這個幽靜的亭子所帶來的美感,將它比喻為得到了南方金玉般的珍貴。盡管亭子中的泉水只透過苔痕一瞥,他卻深深愛著這個地方,表達了對清涼的渴望和對自然的熱愛。最后,詩人用風蟬的聲音來描繪夏日的清晨,這種聲音讓他感到清爽宜人,使他高興地脫下朝服,心情愉悅。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詩人內心情感的表達,展示了羊士諤在異鄉的身世和思鄉之情。他通過對亭子、泉水、竹林以及風蟬聲的描繪,表達了對高雅和清涼的追求,同時也暗示了他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既體現了詩人的個人情感,又融入了對自然和高雅之美的追求,具有典型的唐代詩人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