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資陽經嶓冢山(漢水所出,元和三年已授此官) / 作者:羊士諤 |
寧辭舊路駕朱轓,重使疲人感漢恩。
今日鳴騶到嶓峽,還勝博望至河源。
|
|
赴資陽經嶓冢山(漢水所出,元和三年已授此官)解釋: 《赴資陽經嶓冢山(漢水所出,元和三年已授此官)》是唐代詩人羊士諤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寧愿舍棄舊路,坐上朱轓前行,
重回來使疲憊的人感受到漢恩。
今天,我鳴著騶馬來到嶓峽,
回去勝過了博望,抵達了河源。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羊士諤作為官員奉命前往資陽經嶓冢山的情景。詩人寧愿舍棄舊有的路途,乘坐華麗的朱轓前行,以此來強調他對漢朝的忠誠和感激。他以疲憊的身體再次被委任,表達了對皇帝的尊重和感恩之情。詩人鳴著騶馬來到嶓峽,感到勝過了過去的博望,成功地抵達了河源。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從資陽經嶓冢山返回的情景,表達了他對皇帝的忠誠和感激之情,以及他在官場上的辛勞和成就感。詩中使用了一些富有意象的詞語,如"朱轓"、"騶馬"、"嶓峽"等,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通過對比"博望"和"河源",詩人表達了他的歸程勝過了他的起程,彰顯了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整首詩詞氣勢豪邁,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和對功名的渴望。
羊士諤是唐代文學史上的重要詩人,他的作品常常富有豪放、豪情和抒情的特點。這首詩詞展示了他獨特的寫作風格,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出強烈的情感和對事物的獨特感悟,給人一種豪放不羈、意境深遠的藝術享受。 |
|